引言: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近年来相继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电视节目,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等。其中最为火爆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这话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它前面还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面有“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既然三个月和三年都有了,文史学家们考究典籍后认为“三秋”比较能接受的意思是三个季节,所以“三秋”当是9个月。
蒙曼32岁登上《百家讲坛》,至今已46岁。一炮而红的蒙曼,父母却担心她的婚姻问题,竟公开为她征婚,条件就只有人品好,真心爱蒙曼,其他长相、学历、家庭条件不作要求。这是蒙曼在诗词大会上说的,这段话引发无数人的思考。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在3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宋词中,品味出了“人生三境界”。第一层境界出自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王国维看来,这是“立”。第二层境界,出自柳永《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王国维看来,这是“守”。第三层境界,出自辛弃疾《青玉案》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王国维看来,这是“得”。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作为2024天府书展系列活动之一,10月12日一大早,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开讲,带领师生共同感受中国古诗词的力量。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题:如何从古典诗词看见中华民族共同体?作者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公羊传》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里的“饥者”和“劳者”,其实已经涵盖了中华历史上的各个民族。
蒙曼是通过《百家讲坛》火起来的一位“国学大师”。自32岁成名之后,一直活跃在各大电视台的文化类节目当中。最近,她在一档文化类节目上,对三首国民耳熟能详的唐诗,作出了一些“个人解读”,结果招致舆论哗然。争议的焦点在于:她将《悯农》中的“锄禾”理解为“播种庄稼”,将《春夜喜雨》带来的感觉描述成是“四川人吃火锅”,又在解读《乌衣巷》的时候说“燕子”象征着社会的变化,它来到百姓的“变革之家”。其实,仔细看了一下她在节目中的原台词,发现她对“锄禾”的解释比较笼统,谈不上错误。
很多朋友不理解,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何会这么火?说到底,它也就是拉了一群诗词迷,比赛背诗词、品诗词而已。这些东西,咱们找几本诗词鉴赏书来读一读,不就好了吗?如果这样想,那就显然太小看这档节目了。诗词大会有两大亮点:首先,它的命题组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