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似乎就在转眼间,时间已过去了四十多年,当年我们离开陕北回北京的那段往事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每当回想起那段往事,我的心里就如打翻的五味瓶,真的是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说起当年在山西临汾地区吉县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张永和,相信生活在北京的老知青朋友都听说过他的故事,因为他是干部子弟,还是一名高中生,却娶了一位丧偶的寡妇。后来张永和发达了,他没有抛弃糟糠之妻,最终把她母女俩带回了北京。
1979年2月,我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前哨农场16连任副指导员,已经下乡4年5个月。先去了组织科,邱干事和金干事都在,我拿出了接班返城手续,邱干事接过去看看,笑着说:“杨立伟,我猜得一点不错,你问金干事,我早就说过,杨立伟这次回来,一定是带着返城手续的!”
因为如果不改革开放和土地承包,国家就不会发展这么快,也不会发展这么好,也不会有那么多民营企业,更不会招收那么多工人,所以如果不改革开放,知青想返回城市真的是很难的,就是回到城市没有工作你拿什么吃饭呢,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哪有钱生活啊。
因为前一段时间写了一些知青的故事,有网友看了故事之后,向我提供了一个线索,当年一个来自上海的女知青,因无法返城留在了当地,但她不向命运和现实屈服,冲破重重阻挠,嫁给了一位当地人,不仅通过努力改变了生活,也让自己的命运发生了逆转,而且也成为当地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女强人,带领众多姐妹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故事听起来令人心酸而感动。
战友霞姐是我的同学,1970年我们一起从天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只是我们没分到一个连队。从那时开始,我们各自在内蒙古大草原开始了我们的人生历练,也就很少见面了。一直到后来的知青大返城,我们才又在天津的一次战友聚会上再次见面,说起她的返城之路更是一波三折,让人唏嘘不已。
这一指示的发表,则对业已重新掀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起到了特殊的推波助澜作用,接着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此后几天里,《人民日报》等报刊连续大量报道全国各地热烈响应毛泽东号召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情况,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哄而
距下乡四周年还有十几天,我被批准回城。当时推出一条新政策:有病知青可以回城。此回城被称为病调。我家姐弟四人,那时已有三个在乡下。父亲闻讯,即四处奔走,询问如何办理。我确实有病。出生不久的一场大病让我几乎丧命。据母亲说,她当时抱着我,去找被称为三先生的本家中医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