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赏雅珍藏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书以外的东西# 今天好好聊一聊我的偶像冯骥才 先生,他是我接触最多,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艺术家。我的母校是 天津大学,冯老师的工作单位,记得在08年就在学校看过冯骥才研究院办的展览。
作者写他刷墙的动作,有节奏,有美感,简直“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脆响声中,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而“蓝眼”江在棠,看假画时,双眼无
今天是天津这座城市的618岁“生日”。由此,天津成为我国唯一在史料中可以查到明确建立时间的城市。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末,当时天津老城正面临拆迁改造,冯骥才先生卖画筹款,组织了一支由文化学者、民俗专家、摄影师组成的民间文化抢救志愿者队伍,历时半年多,对老城进行抢救性的调查和拍摄,并出版了一本《天津老房子·旧城遗韵》画集,为老城留下了最后的容颜,也唤起了津门老百姓对自己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关切。
冯骥才“如果你一生一直去掏自己的心,拿它写出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来,最后你以为把自己掏空了,可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都跑到你的书里,你的书就是你。”从甲子之年,冯骥才就想编一部自己的书,借以梳理和总结自己。然而一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由青岛出版社推出的《冯骥才》才与读者见面。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文俊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传承。7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他的新版《俗世奇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该书以清末民初天津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都讲述了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这是语文课本中的《珍珠鸟》,它的作者为冯骥才。冯先生很擅长细节描写,可以将原本平淡的事物演绎的多姿多彩。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社会活动家。
1986年第一版《怪世奇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88年第一版《阴阳八卦》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在百花社重印《怪世奇谈》之前冯骥才当百花出版社通知我,《怪世奇谈》将再度重印,我徒生两种感觉——一种是特殊的欣然。所谓特殊?
3月11日,冯骥才迎来了他的80岁生日,当天,他去看望了105岁的母亲,吃了一碗面,合了几张影。长长的留言甚至汇成了一部浓缩的冯骥才个人史:“《一百个人的十年》真是不忍二读的经典”“印象最深的是老先生《珍珠鸟》这篇课文”“《俗世奇人》看了3遍,还特地买了副定制扑克,不为别的,就为欣赏扑克上的画”“小时候看冯先生的小说,后来看冯先生文化遗产保护的书”…
他以写小说见长,笔下人物凝练传神,着笔画意活泼幽默,个中情理耐人回味,是当之无愧的小说高手。他画技精湛,曾办过23次画展,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在创作盛年,他又从文学创作转身,致力保护城市历史、抢救民间文化,被誉为“中国古村落保护第一人”。从作家、画家,到非遗文化保护人,他如同一个“斜杠青年”,身份一直在变换。近日,他又添了一个新身份——“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领读人,并通过抖音分享了自己的新作长篇小说《艺术家们》的内容和写作感悟。喜欢被书“埋起来”的感觉。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冯骥才自画简笔画,《苦闷》。墙上爬着常春藤,那些暗红的叶子,倒映在楼底的一池清水上。朔风吹来,叶子轻微地晃了晃。
今天,是天津这座城市616岁的生日。《重修三官庙碑》,本图选自《六百岁的天津》 “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因此名天津。”建文二年,靖难之变,燕王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天津”,寓意“天子渡口”,后开城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