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当棕香味再次传来,我们又已经置身端午。古书记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于是人们吃粽子、戴香包,饮雄黄、挂艾草、划龙舟......
近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这本书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各个学派在思想观念上总是各执己见,但在一个问题上,各家各派的观点和主张却是惊人的一致,这个问题就是民生、民本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很早就确立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基”的思想。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岁至端阳,粽香袅袅,又念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一首首诗词,穿越岁月长河传唱至今。英雄奇志在,千古知音存。
文/董晓彤青年毛泽东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曾保存下部分课堂笔记,这些课堂笔记一共有47页,其中前11页都是毛泽东用工整的小楷抄录的屈原《离骚》和《九歌》全诗。在《离骚》正文的天头部分,毛泽东还对各节内容进行了概括。
来源:【山水洲城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湖湘文化源头之一的屈原就是一股慨然同风的正气,古往今来沛然弥漫人间。屈原放逐沅湘,“乃赋《离骚》”。他自沉“湘水滨”,就是效法“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的长沙人彭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