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样靠"开局一个碗"起家的,可谓是绝无仅有。但是朱元璋出身虽低,却非常谦虚好学,特别善于总结历史上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在他老人家看来,周朝以分封而享国八百年,而那些宗室孱弱的王朝无不面对权臣和叛乱时束手无策。
前言: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八月,太原城外的晋恭王坟园之外,突然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那人拿着朝廷敕符,守卫恭园的王府护卫不敢阻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直奔坟园中一所“空室”而去。此人名叫左微,是前晋王府承奉(即王府宦官)。
今天,对于大部分南京人来说,明故宫或许仅仅是一个地铁站名或公交站名而已。谁能想到,这里不仅曾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紫禁城”,也是整个东亚的权力核心所在。1594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京参观游历,其后在书中感慨:“我还没有见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皇宫像南京的明故宫这样雄伟”。那么,历史上曾经金碧辉煌的明故宫,究竟经历了什么,如何被湮没于世间了呢?曾经是“世界第一宫殿”,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南京明故宫到底经历了什么?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檀弓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今南京故宫),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几天后,朱允炆于灵柩前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
眼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各地展开,这是一件非常繁琐、耗时耗力,但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事实上,人口统计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已经有了“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的说法。秦统一天下,考核地方官员的“上计”制度中,就有户口一项,中央要求地方呈报户口数字的消长。
内容提要:作为明成祖嫡系君主所控制的《明实录》,在对待被成祖推翻的建文帝的年号及历史上,存在着明显的排斥态度和掩盖倾向,反映了明代官方史学在对待统治集团内部被打倒的重要人物上的处理倾向,以及专制政治下失势人物失载的命运。
朱元璋在位只有31年,可为何史书却记载有“洪武三十五年”,怎么多出了四年来呢?这就要从靖难之役说起,公元1398年冬,初登帝位的朱允炆在亲信大臣的鼓动下就开始削藩,打击各地藩王,其四叔燕王朱棣也是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唐代诗人李益在《盐洲过饮马泉》诗中写道:“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时盐池饮马泉”,明代时形容此处:“幅员数百里,又皆可沃壤可耕之地”,可见历史上的盐池曾经是块水草丰美的地方,但是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土地过分放牧与樵采,以及战事频繁,早已逐渐荒漠化,流沙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