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倒刺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感染甲流后可以自行服用奥司他韦、叶黄素能预防和治疗近视、吃了胶原蛋白皮肤就能变好、网购牙齿矫正器实现“自助式正畸”……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对上述健康“伪知识”进行打包辟谣。
有些人认为手指长倒刺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6或维生素C,只要多补充这些维生素,就不会长倒刺。真实情况是——若只是单纯的甲周倒刺,多数都只是局部皮肤异常,而非全身性疾病的反映。倒刺的学名叫“逆剥”,是一种常见的甲周皮肤问题,并不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
听劝,先把拔倒刺的手停一停。长倒刺和维生素缺乏没关系。无论你怎么补维生素,该长的倒刺还是会长。由于指甲周围皮肤菲薄、缺乏脂质保护,更脆弱、易破裂。长倒刺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咬手抠手、皮肤干燥、过度洗涤、局部摩擦刺激等有关。倒刺,其实是干出来的。
手欠点儿的人一狠心拔掉它,搞不好能“撕”出一道口子,流血不说,还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甚至引发甲沟炎等问题。对于倒刺的出现,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爱长倒刺是缺乏维生素”,而且指出是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C。
入秋后,手指长倒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虽然倒刺不算是什么大病,但长在手上也很烦心。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同,在我们指甲后侧的皮肤上,皮肤更加光滑、皮纹更少,因为缺少皮纹,所以此处皮肤往往绷得很紧,稍微有些外界摩擦就可能破皮产生倒刺。
最近,天气逐渐转凉而且干燥,很多细心的妈妈会发现我们的手还有宝宝的小手手指两侧及下端会出现翘起的表皮,形状像刺,一碰会痛,甚至还会撕出血,其实,正常情况下,指甲与皮肤是紧密相连的,但是有时会在靠近指甲根部的皮肤出现不规则的裂开,会形成翘起的三角形的刺,这种情况是我们所说的倒刺,在医学上叫逆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