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耳屎分泌其实是不会影响耳朵健康的,而且耳屎通常不掏的话也是可以自行排出的,生活中进食、运动等都会促进耳屎向外排,如果反复掏耳朵反而会破坏耳道皮肤的自然屏障,引起耳道湿疹、感染等疾病,因此并不建议经常采耳清洁。
今天,门诊看了一个小患者,耳道出血来的,左侧外耳道充满血块,因为家长给小朋友掏耳朵的时候给弄疼了,动了一下,结果就“血流成河”了,那么对于小朋友耳朵里的耵聍要不要家长给处理呢?对于三岁以内的小朋友不建议家长掏耳朵。
痒了就挠,不舒服了就挖,掏耳朵这件事,有时候感觉还是蛮爽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外耳道口有一点薄片状或流出油性耳屎,在肉眼可见的情况下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清理干净,但对于位置较深或耳屎较硬等,需要到耳鼻喉科去清理,医院有专门取耳屎的工具。
首先家长不需要刻意地给孩子经常去掏耳朵,用棉签掏耳朵,不但掏不出耵聍,还会将耵聍推至更深的位置而不易取出,或者导致外耳道损伤出血或外耳道炎症的发生;儿童的外耳道皮肤娇嫩,也比较狭窄,盲目掏耳朵更容易引起损伤。给孩子掏耳屎是一门技术倘若孩子耳屎过多,引起不适症状,则需要清理耳屎。
【来源:健康时报】开塞露是可以用来对付顽固耳屎,主要是因为开塞露的成分里有甘油,可以软化顽固耳屎,便于在医院进行清理。不仅开塞露可以,其他的油性物质也可以,比如橄榄油或其他的植物油等,另外碳酸氢钠滴耳液或苯酚滴耳液也常用于软化耳屎。
生活中不少人喜欢挖耳朵。为了迎合人们的这一习惯,市面上诞生了一种“挖耳神器”,即可视挖耳勺。这些挖耳神器自称采用了类似于内窥镜的设计,在挖耳勺前端配备了微型摄像头,可以连接手机,通过安装一个软件来看清耳朵内部,进而更加准确地找到耳屎并将其清理出来。
当宝宝外耳道或中耳发炎,或外耳道内有耳屎太硬了取不出来时,医生一般会给宝宝开点耳的药液,点耳药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有学问。外耳道有脓液或分泌物时,滴药前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外用生理盐水清洁外耳道,并用棉签拭干。
文 土卫六近两年的新“风口”,采耳可能是一个。光采耳的器具,就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借着消费升级、文化体验的名义,采耳文化体验馆向全国扩散开来,成为商业街区里的新物种。有的品牌成立不到一年,就利用加盟模式开疆拓土,俨然一副行业龙头的模样。然而行业兴起的背后,乱象也随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