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带你理清我国历史上刺史的官职大小和职权变化,建议收藏 刺史这个官职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比较久远,职位名称和职责也历经多次改变,我们看的很多影视剧和小说中都会出现这个官职,那么刺史到底是个什么官呢?它在历史上又经过了怎样的演变?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知识。
刺史制度自汉武帝元封五年始设至元代名废,历代刺史职权也因具体情况而不断变化,汉武帝时期刺史的职权仅为监察,王莽时期刺史改为州牧是刺史从监察官转变为地方行政官的重要节点,至隋朝,炀帝设司隶台巡察刺史十四人,正六品,使巡察之职,再至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再至宋代以知州行刺史之事,元代以后,刺史一职名废,后至清代则以知州为刺史别称。
孤罔炎史,主攻两汉三国历史。谈历史,不演义,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收获。今日话题:刺史和州牧的关系很多人看三国,会被其中的刺史和州牧搞的稀里糊涂,甚至有人以为刺史和州牧只是称呼不同,其实这俩从职责、权力到品秩俸禄都有极大的不同。
相信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太守、刺史、州牧这三个官职一定不会陌生,比如孙权曾做过会稽太守、刘备曾做过豫州刺史、曹操曾做过兖州牧,三国中大家熟悉的袁绍、袁术、刘表、陶谦等人物,也都担任过太守、刺史、州牧等职务。
战国时各国在边境地区设郡,派官员驻扎,防守外敌入侵,官名为“守”。该官职本来是武职,以后逐步演变为地方行政长官。一般以为郡守就是个文职官员,大多人想不到是个武将,类似于之后的四镇将军。秦始皇统一后,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实行郡县制。每郡设守、丞、尉各一人。郡守是习惯的称呼,但这时
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流行普及,不过《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而非正史。《三国演义》是从三国之前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写起,所以在《三国演义》影响下形成的传统的三国印象事实上包括了汉末群雄并起时期和历史上真正的三国时期两个时间段。
“御史”这一称谓,最早应该出自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被后世称为“三公九卿”的施政体系,始设“御史大夫”。自此,“御史”几乎成了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代名词。虽然几乎都以“御史”为名,但是历朝历代,监察官员的行政级别和权柄大小,却不可同日而语。
汉初,各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员应当是郡守一职。虽然刺史原本是皇帝的耳目,但是在它不断地发展过程之中,逐渐侵夺了原本郡守的权力,从地方的监察官员转而成为了行政长官,直到汉成帝后,出现了刺史与州牧不断反复设立、废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