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近日,60岁的王先生突发胸部不适,随后出现昏迷,家属立即拔打120,在等待120过程中家属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开始给患者进行胸部按压及口对口呼吸,有序的按压及人工呼吸,整体过程中家属并未坐以待毙,实施了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来源:【濮阳日报】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人因心脏骤停发生猝死,平均每小时就有超过40人因此丧失生命。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率达99%。心跳骤停后的最初4分钟是实施有效急救的最佳时间,是决定病人生与死的关键,被称为“黄金4分钟”。
您是否知道每年约有350000例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您是否知道这些发生在医院外的人中 88% 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家中?心脏骤停被描述为心脏功能、呼吸和意识突然丧失。如果有人突然心脏骤停,必须在几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术(CPR)。
在第23个“世界急救日”来临之际,我们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晖、主治医师黄小银和主管护师李加芬,喊你一起来学能救命的技能,希望能够提高民众的应急救护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9月12日是第21个“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是“疫情下的急救”。为提高大众在新冠疫情期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百年协和讲堂”特邀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专家,为大家带来猝死及心脏骤停急救方面的系列科普讲座,以期让更多的人能够避免重蹈覆辙,能够科学预防和早期识别猝死,并能在别人的生命处于危险的紧急时刻施以援手,做一个摆渡生命的使者,成为可以拯救生命的天使,去点亮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2、检查患者有无意识、呼吸是否正常:轻拍患者肩部并呼喊患者;观察患者胸部的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喊求助,周围有除颤仪尽快使用,并行心肺复苏术。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而猝死的人数约55万人,大众对心肺复苏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在医院外被救活的概率不到1%,而猝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你我身边。那么,当你周围有人心脏骤停时,该如何正确运用心肺复苏呢?
常见的急救技术有:1.心肺复苏 2.气管插管 3.电除颤 4.简易呼吸气囊,5.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心肺复苏,简称CPR。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你说的和我听到的不一样,怎么没有大声呼叫病人,摆放头部姿势等细节呢?
首先评估环境(保证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判断伤病员的反应(轻拍重呼,轻拍伤病员双肩并大声呼唤询问)和呼吸(扫视法,观察伤病员胸部或腹部起伏情况)、之后高声呼救,表明身份,寻求围观群众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120,寻找附近除颤仪,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伤病员隐私等)。
猝死随时发生在我们身边,多是心源性,主要是心脏骤停所致,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数秒钟内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60秒钟就呼吸停止,4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超过10分钟被抢救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