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刘邦就不一样了,虽然感恩,虽然厚待人,但是最好别惹怒他,要是刘邦手底下有孟达这种人,估计全家就危险了,刘邦这人不像项羽,惹怒了立马释放情绪,也不像刘备刚烈易怒,这人你惹怒了一时半会不会发作你还看不出来,但是等着收拾你的时候就很可怕了。
作为《三国演义》极力歌颂的主角之一,蜀汉皇帝刘备在小说中一直以来以仁君的形象出现。正史中的刘备虽然不似文学作品中那般宽仁,也有历史学家如方诗铭先生认为刘备是“反噬枭雄”。但是客观来讲,刘备的政治风评在汉末群雄之中还是很不错的。起码在和刘璋反目之前,刘备的政治信用是可以打高分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刘备的失败?#夷陵战败,计算彻底封死刘备染指荆州的可能。到这时候,无论刘备和他的后继者们怎么努力,都已难逃失败的宿命。但是,失败者刘备自带主角光环。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刘备一直人设不错、口碑不错。
说起四川曾遭受过的屠杀,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张献忠屠川以及清军入川之后进行的屠杀。小时候,小佛常听老人们讲述张献忠屠杀的残忍程度,最夸张的是,有人说当时什邡城区被屠只剩百余人,这些人还是因为逃到洛水镇山里才躲过一劫(真实与否,小佛没有深究),而小佛家祖上便是在那之后从广东迁到什邡。
“对,刘备的魅力就在于他的道德高于其他诸侯不止一个档次!”【众诸侯:凭什么这么说?】“凭什么这么说?”“就凭刘备没有屠过城,就够他的仁义之名流传千古了!”“要知道当时几乎所有的诸侯都有过屠城或者大屠杀记录,而刘备一次都没有!”听到陈浪说的是屠城记录,有的诸侯就不以为然。
对比正史与演义,《三国志》是拿曹操当正统的;《资治通鉴》虽然不承认曹魏是正统,但是仍然用曹魏的年号纪年,而《三国演义》采取尊刘贬曹的立场,这是怎么形成的呢?陈寿对曹操阴阳怪气应该说,尊刘贬曹的传统,并非仅是民间三国众口传播的结果。一个短命而弱势的王朝,没有能力塑造统一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