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表示,户籍制度改革不是要消灭户口登记这种管理形式,而是要使得人的身份,人的流动性,人所享受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相脱钩,未来只要是中国公民,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这对建设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金融界1月26日消息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近日在今日头条《头头是道》表示,户籍制度改革面临诸多痛点与障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观念。长久以来,我国社会普遍适应了现行户籍制度,许多人担忧改革可能引发各种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户籍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可谓是两级分化,对于北京、上海、深圳这一类城市来说,经济异常活跃,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很低,未来避免高房价弱化兑优质人才、企业的吸引力,想方设法控制房价。
人们都希望在一种理想状态下,实现迁徙自由,以及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是中国的户口承担了太多的功能。当户口被福利化并带有强烈的封闭色彩,涉及到户口的改革将会越来越难文|李铁关于中国的户口,是几千年来中国国家治理非常重要的特色。
“中国特色”这个语境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管理制度,那就是户籍制度,之所以和特色关联,是因为中国在全球范围里面,是为数不多,保留户籍制度的国家:户籍制度主要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使用,部分国家后来逐渐废止,自2019年1月1日起,越南废除户籍制度之后,目前全世界仅有中国、朝鲜和贝宁三个国家仍保有严格的户籍制度。
我国民众对公安机关户籍管理职能的认知,一方面来自办事遇到派出所户籍警,另一方面也源于户口登记或者办理居民身份证。新中国的公安机关职能定位是全新的,不仅具有打击、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职能,而且具有维护社会治安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户籍管理就是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