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和歌词,无疑在每个国人脑海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记。每当雄壮的国歌奏响,它的作曲者聂耳,也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危急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由新华传媒举办的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上海故事”读书会之“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第三期活动,邀请文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吴海勇,讲述艰难岁月中《风云儿女》电影摄制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的真实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只有84个字却是唤起民族觉醒的号角今年3月12日,是田汉先生诞辰123周年,这位“为伟大时代而战斗,为人间正义而讴歌”的人民艺术家,正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国歌是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在抗战硝烟中诞生的战歌,不仅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浴血奋战,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海外唱响、在世界激荡。
1935年5月16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表。84个字、46秒,慷慨激昂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铿锵有力的呐喊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从战歌,到国歌,到凯歌,这首歌成为中华儿女的奋斗号角,激励一代代人奋勇前进。今天,回溯国歌的诞生↓祝福祖国越来越好!
那时他们正年轻【聂耳23岁创作义勇军进行曲】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两年,谱写了《毕业歌》等歌曲30多首,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1935年,23岁的聂耳与田汉合作写下《义勇军进行曲》,在之后近一个世纪里,这首歌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轨迹。
原创 关中尧站在滇池东岸,遥望西山,它静静的卧在远处如同平躺着的睡美人。人来人往的堤坝上立着一尊聂耳拉琴的塑像,其专注而富有激情的神态就仿佛当年正在演奏自己刚完成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那年聂耳才23岁,却已经具备了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
1935年5月16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表慷慨激昂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铿锵有力的呐喊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回溯国歌的诞生祝福祖国越来越好用音乐为大众呐喊揭秘田汉、聂耳的创作故事1931年,33岁的田汉和19岁的聂耳在明月歌剧社相识田汉的孙子欧阳维回忆道“我爷爷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