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到目前,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调水超过了106亿方。十年间,奔流不息的南水给首都北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北京又是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起来看南水是如何重塑北京的水资源格局。
南水北调,是国家的大战略工程,是下大决心克服一切困难都要完成的举世瞩目的工程。北方和南方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水是生活和建设的生命,它在让一切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北方发展起来了,可以更快更好地支援南方,甚至支援东西部,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都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就强大起来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相当于为北京注入了700余个西湖,让1600万北京市民喝上了“南水”。这么多水流进北京,北京怎么储存调度?如何进入千家万户?90秒带你看“南水”进京的奇幻旅程。(总台记者 许梦哲 李伟 王丰 沈立)©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
如果您站在一号线五棵松地铁站屏蔽门前,从丹江来的“南水”就在距您3.67米的地下隧洞中,最终可能与您在家里的厨房再次相遇。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该工程累计向北京输送超过106亿立方米水资源。
进入7月,北京连续高温天气,近期城市用水量最高峰达到385万立方米/天,这其中七成是进京的南水。2014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渠首大坝开启,丹江水奔流北上1432公里外的北京,截至今年7月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3130天,丹江水累计进京超86亿立方米。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陈晨、张景华 通讯员王一涵)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达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张利瑶 文图 冉衡 剪辑)饮水当思源,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长啥样?6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同饮一渠水 共谋新发展”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次采访活动的第一站,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开始。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南水如何成为北京主力水源新华社记者刘诗平、田晨旭、汪亚经过将近1200公里长途跋涉后,从丹江口水库启程的南水,来到了南水北调中线进京入口——惠南庄泵站。这座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惠南庄村东头的泵站,是南水北调中线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压泵站。
【来源:天津日报】记者 | 王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的西黑山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天津分水的“咽喉”南来之水至此一分为二一路沿明渠继续北上进京一路则“钻”入长155公里的地下箱涵“暗送”天津由“明”转“暗” 用心良苦汩汩南水,奔流北上,抵达西黑山枢纽时,已经流速平缓,静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6月12日下午3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通水近十年,南水北调入京水量超96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北京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平原区累计回升超10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状况,显著增加了水资
十年来,北京的水资源格局因为南水的到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北京是如何用好每一滴南水的?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南水要历经十五天才能到达北京,而南水到达北京之前大部分都是以地上明渠方式流经各地,那么进入北京后,南水的水质安全是如何保障的?
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工程。淅川是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洁净清澈的南水从这里出发,跨江淮、穿黄河、依太行,千里北上,将一渠清水送往京津腹地。南水北调,为什么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作“国之大事”?《潮头观澜》,为您解析。
【来源:BRTV新闻】今天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 10年间 累计已有超过106亿立方米的南水进入北京,惠及首都1600多万市民。 近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兴支线建设完成,标志着大兴支线全线基本具备输水条件,“南水”进京的第二条通道即将全线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