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东京汴梁风雪满天,宋太祖赵匡胤邀请自己的二弟——晋王赵光义到皇宫饮宴,这场只有兄弟二人参加的宴会结束后,赵光义当晚也留在宫中过夜,次日,五十岁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登基为宋朝第二位皇帝,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化解朝野对自己继位合法性的讨论,联合一心想东山再起的赵普,共同炮制了“金匮之盟”。虽然“金匮之盟”暂时的解决了赵光义继位合法性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却给他带了很大的后遗症,因为“金匮之盟”的核心内容就是“传弟不传子”。如果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死后应该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再传位给太祖的儿子,这样一来赵光义的儿子就甭想惦记皇位了,这是赵光义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
赵匡胤的突然死去、自己有两个儿子且已经长大成人的情况下却是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不禁让人胡思乱想——明明自己有儿子却传位给弟弟,要知道兄终弟及这种事情一般是当朝皇帝没有后代才会发生的,而且很容易引起内乱——春秋时期宋国九世之乱就是兄终弟及造成的。
这个杜太后病危以后,赵匡胤就忙前忙后,端汤喂药伺候其左右,然后病情却没有好转,临终前问守在病榻前的赵匡胤:儿可知何以得天下,赵匡胤无法应答,在杜太后追问下,才回答道,是受父亲与母亲的庇荫,可杜太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随即说道是因为后周皇帝年幼,但如果后周有年长的君王你怎能得天下,切记你死后要将皇位传给你弟弟,由年长的君王来治理天下,才是社稷的福气,太祖哭着应答:不敢不从,随后杜太后就命赵普把二人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写成一封誓书,让人藏于金匮之中,这就是金匮之盟的官方版本。
宋太宗赵光义(赵炅)是北宋第二任皇帝,他一生致力于收复被辽国强占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然而志大才疏,在他的“不懈努力”,北宋接连遭遇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的重挫,军力优势地位尽失,从此再也没能对辽国形成实质性威胁。
公元960年,北周诸将,在陈桥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经过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两朝,实现全国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象。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喝酒,第二天,赵匡胤却死了,而赵光义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