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 勇 曹继炜原标题:青海省祁连县探索养殖新模式,实现跨区域资源互补守住好生态 牧民富口袋“家里一共400只羊,这是我第三年来杨坊村‘借牧’了。”说这话的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黄草沟村一社的牧民宝克,他“借牧”的杨坊村位于甘肃省民乐县南古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就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提出“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殷切期望,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可可西里山脉 焦生福 摄 班德湖晨曦 焦生福 摄。但实事求是地说,唯有扎根于此、融入其中,才能真切看清这里与绝大多数省份不一样的生态气象,深刻体会贯穿其中的那种高海拔、大格局、好潜质的自然品格,强烈感受触手可及的那份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的天然魂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4年5月24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围绕“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走好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70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始终与国家同步、与时代同行,实现了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70年来,海西州栉风沐雨、艰苦奋斗,彻底改写“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的历史,使亘古荒凉的柴达木焕发出勃勃生机。
“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仲夏的高原,长天流云,气象万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主题采访团深入高原大地,近距离体味大美青海的自然之美、精神之美、和谐之美,切身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在青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从河湟谷地到柴达木盆地,从三江之源到祁连山南麓,广袤田畴麦菽飘香,山林河湖满目葱茏。“三江之源”“中华水塔”,青海生态地位突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的生态环境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8月20日上午,“‘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全国重点媒体采访活动在青海省西宁市启动。此次活动,由青海省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学习强国”青海学习平台承办,西宁市委宣传部、海东市委宣传部、海北州委宣传部、“学习强国”西宁学习平台、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