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童年启蒙诗句。但看似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诗句,其中的“离离”二字事实上却已经争论了很多年,甚至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
白居易有一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即使是三四岁的小朋友,也能脱口而出,它就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实,这首诗不难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浓密貌,曹操《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井然有序貌,《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明亮貌,齐己《还人卷》:"金梭札札文离离,吴姬越女羞上机。"此外,"离离"还有清晰貌、隐约貌、懒散貌、飘动貌、悲痛貌、若断若续貌等一批意思,可见其用法之多、用处之妙。
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收录课本几乎人尽皆知,诗意浅显似乎一望便知,岂知对这首诗的翻译竟然一直是错的。这四句诗,除了“离离”二字需要翻译解释外,其他没有歧义,甚至可以极简翻译为:原上草,岁枯荣,烧不尽,春又生。
文 | 晚城编辑 | 晚城在曾经上学的时候,我们总能学到许多的诗句和课文,不管多少年之后,我们依然对对其印象深刻。如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为后主刘禅写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明代于谦所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