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遵义、金沙江等地相继突破了老蒋的包围圈之后,率领大部队来到了大渡河。因为此时,老蒋的追兵就在后面,红军想要就地筹措船只已然来不及了,如果不及时撤退的话,那么红军必然会面临两种结局,一种就是如同湘江之战一般,一部分红军侥幸撤退,可是此时红军只剩下了3万多人,如果再经历一次湘江之战,红军已经承受不起了。
大渡河水面湍急,漩涡多,既不能囚渡,也无法去架桥,唯一可用的工具只有抢夺而来的木船,但是仅凭这破烂不堪的木船渡河是极其危险的,敌人在对岸的渡口有一个营的兵力驻扎,岸边的峭壁上又有几十米高的工程,能够俯视整个大渡河河面,敌人的团部驻扎在北岸渡口下游,有一个安靖坝,如果与敌方交火起来,敌人可以迅速调集兵力来支援。
如果您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吧文案丨墨斗鱼纪事编辑丨墨斗鱼纪事1935年5月25日,毛主席率领着红军大部队,来到了大渡河边。前面是惊涛骇浪,后面是穷追不舍的国民党。这般严峻的形势,称得上是腹背受敌。忧愁之际,毛主席叼着根烟望着大渡河,眉头紧锁。却突见路上走来了一个老秀才。
#真知新坐标#1935年5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来到大渡河安顺场,身后紧跟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面前则是波涛汹涌、暗礁遍布的大渡河。身处如此困境,毛泽东紧锁眉头,伫立河边,手里的烟烧完了都浑然不觉,为前路忧愁。
公元1933年9月25日到1934年10月10日,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不去进攻入侵中国的日本军,反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令继续剿共,在此之前,在中共毛主席等人的领导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蒋介石从南京飞抵庐山,制定了“堡垒主义”新型剿共战略方针,调离100多万兵力,发动第五次围剿战略,下令:半年之内消灭所有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