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的报道,本月2日有6名成人陪同3名儿童到山东淄博的华光国瓷国艺馆文化艺术馆参观,不料参观到一半,年纪最小的女童不知什么原因竟推倒了一个要价11.6万元的陶瓷花瓶,一旁的哥哥见状也马上斥责:这回闯大祸了吧,而女童则是当场吓得大哭不已。
7月7日,一名网友在微博向四川博物院发出质疑,表示自己在川博中看到讲解的工作人员用激光笔照射古画,一张是中国美术馆馆藏的明代陈洪绶作品,一张是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宋代绢本册页。该博主表示自己还去问了这位工作人员字画能用激光笔照射吗,对方表示不会长时间照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0日讯(记者覃柳玮)6日一大早,趁着“十一”假期还没结束,武昌区中华路小学金都校区六年级4班的牛璟禾再次来到武昌城史馆,上次是来研学,这次她是来送信。这个11岁的小学生发现了武昌城史馆的一个错别字,但她不能完全确定,于是写信求证。
逛博物馆时,通过展板上的文字介绍,我们能了解到文物展品的内涵和背景。而近日,有观众反映成都三家博物馆在标识、展板文字及文物信息等方面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为了核实情况,记者前往这三家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查。是“镞”还是“簇”?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日前,有媒体爆料:成都多家博物馆因标识、展板文字及文物信息不准确而受到质疑。1月6日,记者陆续走进报道关联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进行实地调查,同时收到各官方回应:均已改正。
“滚蛋吧,你算老几啊?天天说东北人的素质高学历高,没有看到一个”一边骂一边冲对方吐口水。吵架归吵架,怎么上升到“地域黑”了。每个地方都有好人,每个地方都有坏人,大庭广众辱骂别人可见这素质也好不到哪里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女人不顾旁人眼光撒野。
8月26日,有网友吐槽称,洛阳博物馆,一段关于白马寺的介绍文中,僧人的名字出现了两个同音不同意的表述。该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博物馆中张贴有白马寺的介绍文字,其中《佛教传入与白马寺的兴建》主题文段中,僧人的姓名先使用了“摄摩腾”,其后又变成了“滕”,两个读音相同的不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