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进入倒计时,马蜂窝大数据显示,近一周,“跨年目的地”相关热度涨幅高达266%。元宵非遗“嬉鱼灯”巡游,元旦假期抢先看往年仅在元宵节方才得见的黄山汪满田村“嬉鱼灯”盛景,将在今年元旦期间开启巡游,赴成都、合肥、衢州、张家港4个城市进行鱼灯展演。
辛弃疾笔下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到底有多绚烂?在州桥老街可以找到答案作为嘉定的一项重要文化品牌活动,以“州行祈遇 桥见喜乐”为主题的2025嘉定州桥·青蓝季于昨天(2024年12月31日)晚上在州桥老街启幕。
扎鱼灯、画鱼灯、嬉鱼灯……2月2日,记者在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看到,800年的古村落处处洋溢着年年有“鱼”的喜庆氛围之中,当地村民正忙碌着为一年一度元宵节的鱼灯节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万事俱备,灯火通亮,一场盛大的汪满田鱼灯节活动明晚开启。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夜幕降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条条红火透亮的大鱼,从村中老祠堂“游”出,随着灯引,走街串巷,仿如一池红鲤穿池戏水。在安徽黄山歙县汪满田村,每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的晚上,当地村民都会自发组织鱼灯会。
安徽黄山歙县汪满田村,村民嬉鱼灯庆祝年节,吸引许多村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本报记者 李俊杰摄2月3日,正月十三。汽车进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溪头镇后,路渐窄。翻过山,沿溪行,距村还有1公里左右,就看见停靠路边的车辆,其中有很多外地车牌。“都是来看嬉鱼灯的,今天是第一天。
我在微博上关注Peggy,是因为徽州汪满田村的鱼灯。汪满田村的“鱼灯会”闹元宵习俗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从正月十三到十六,每晚“嬉鱼灯”,鱼灯以竹篾为架,糊以棉纸,表面手绘鱼鳞,小的一米长,大的有近8米长,4米多高,挥舞起来时,光彩流动,热闹非凡,颇有辛弃疾笔下元夜“一夜鱼龙舞”的古风。汪满田村每年元宵时期的“鱼灯会”
这一生,一定要来歙县看一次鱼灯。歙县有两盏鱼灯:一盏在汪满田;一盏在瞻淇,一东一南,遥遥相对间。汪满田嬉鱼灯起源于明朝,每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村民以鱼灯游村,大小不一的鱼灯形成规模浩大的队伍,为全村祈愿求福。
2月22日晚,非遗民俗汪满田鱼灯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热闹开演。村民自制鱼灯,带着“平平安安、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巡游祈福,点亮夜幕中的徽州古村,喜迎元宵佳节。歙县汪满田鱼灯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2010年,解修远导演的一部纪录片《不嬉不行》,获得搜狐视频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盛典“最佳文化传承纪录片”奖。从此,嬉鱼灯已然成为汪满田的一张名片。2021年,支付宝的贺岁片《年年有余之鱼灯》记录了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传承600多年的嬉鱼灯年俗,令汪满田嬉鱼灯名声大噪!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汪雪然 报道今年的灯会盛况,受访者李姗姗供图“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不少人觉得用这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来形容汪满田村元宵期间的嬉鱼灯会,再恰当不过。
夜幕降临,锣鼓声起,一条长8米左右的鱼灯跟随灯引起身游走。随后,20多条大小不一的鱼灯鱼贯而出,“嬉鱼”队伍穿街过巷,灵动游弋,宛若游龙。这是元宵佳节前夕,发生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一幕。汪满田村地处皖南山区,过去当地房屋木质结构居多,易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