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地位和荣耀,是一个家族文化传承最好的存在方式,也是维系家族情感最重要的地方。陈氏家族不仅在封建科举时期出过许多进士和举人,出过许多高官和显贵,在民国和革命年代也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有革命先驱,有专家学者,有领导干部。
太和陈裔,经世代繁衍,枝繁叶茂,人丁兴旺,生生不息。陈氏宗祠,由先祖拓土,夙夜苦建,无奈岁月迁延,春夏辗转,风雨浸蚀,历经百年沧桑,虽几度修缮,幸能保存至今,但已处于风雨飘遥之中,摇摇欲墮之势,破烂不堪。
距离太湖县城100公里之外的革命老区北中镇境内,有一座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祠——陈氏宗祠。这座宗祠看似普普通通,8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共产党游击队和国民党部队的激烈战斗,这场战斗打动了出生在这块红色革命土地上的每一名群众。
陈姓有颍川堂、下邳堂、汝南堂、广陵堂、河南堂、东海堂、庐江堂、冯翊堂、京兆堂、新安堂、武当堂、鲁西堂、江南堂、浯阳堂、岐山堂、官山堂、笋山堂、映山堂、华山堂、饶平堂、南安堂、柑塘堂、榕溪堂、云岭堂、漳南堂、陈湖堂、陶正堂,一本堂、二难堂、两宜堂、双桂堂、三恪堂、三义堂、三德堂、三
历经几十载建造的大屋垮顽强地矗立在高楼中。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拥有180余间房的大屋垮,曾经居住过几百人。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大屋垮是个典型的客家建筑,三堂六横二围龙屋。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摄大屋垮精美的镂空窗户。
后来以陈方俊为会长的陈氏族人2010年在十长公路旁边修了座规模比较大的祠堂,然后高岗的陈氏祠堂2012年再次扩建,建得规模更大,目前来看,算得上是广水较大的祠堂,然后2016年陈杨店在纪念碑旁边兴建了陈氏祠堂。
来源:【赣南日报】□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雷永芳 文/图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赣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截至11月27日,全市共复查“三普”文物点6101处(总数6262处),复查率97.43%,位列全省第一。
目前陈姓在汉族人口占比为4.53%,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陈姓为54,400,000人。而在广东,陈姓人口约有1000万人,位居广东省姓氏第一位。广东民间有俗谚:“天下李,广东陈。”意思就是全国第一大姓是李,而广东第一大姓是陈。
陈姓是华人、韩国人、越南人中相当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10位。其为华人主要姓氏,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都是第一大姓;但在中国大陆是属第五大姓,其中在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为第一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