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捏一个小时垃圾”“擦完鼻涕,纸都没地方扔”“带着喝完的咖啡杯上了地铁,坐了一整程”……炎热的夏季,市民游客要扔的纸巾、空瓶、空杯明显增多,但不少人表示,要在上海的地铁站里找到一个垃圾桶并非易事,有时甚至只能把垃圾带回家扔。地铁站里垃圾桶真的那么难找吗?
在新虹街道爱博五村,有一座“爱心环保小屋”,它是由原有的生活垃圾箱房及建筑垃圾箱房进行改建而来,不定时举办科普种植讲堂、垃圾分类讲座、手工制作、青少年科普活动、家庭教育活动、楼组长培训等,寓教于乐教会人们垃圾分类,吸引了很多志愿者和周边居民参与其中,成为新虹垃圾分类的“网红阵地”,而原先的垃圾桶,除了7个开放投放点,其余都集中安放在小区固定区域。
【编者按】信访投诉、矛盾调处、配套建设……社区有难题,片区来解题。在徐汇,每个街镇划分了若干个片区治理单元,从垂直向扁平,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有了新的路径。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问题清单”俨然变成了“幸福清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刘晶晶 见习记者 朱彬/文 见习记者 朱彬/图正值暑假,各大城市迎来出游大客流。据同程旅行7月8日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消费趋势报告》,上海位列“2024暑期亲子游热门目的地TOP20”榜单前三。
“每天都捏一个小时垃圾”“擦个鼻涕,纸都没地方扔”“带着喝完的咖啡杯上了地铁,坐了一整程”……炎热的夏季,市民游客要扔的纸巾、空瓶、空杯明显增多,但不少市民游客表示,要在上海的地铁站里找到一个垃圾桶并非易事,有时甚至只能把垃圾带回家扔。上海地铁的垃圾桶真的那么难找吗?
上海施行垃圾分类进入第四年,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数量前段时间又上热搜引发争议。有网友称,“自从搞了垃圾分类,上海的垃圾桶就集体消失了”,“共享单车车筐就是垃圾桶”;有人不理解,“垃圾分类就分类,撤桶干什么”;还有网友质疑撤桶是“一刀切的做法,这是不是有点懒政了”。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近日,一则“上海的垃圾桶在哪里”的话题冲上热搜。有网友称,“自从搞了垃圾分类,上海的垃圾桶就集体消失了”,“共享单车车筐就是垃圾桶”;有人不理解,“垃圾分类就分类,撤桶干什么”;还有网友质疑,撤桶是“一刀切的做法,这是不是有点懒政了”。
最近,“上海的垃圾桶到底在哪里”上了热搜,一些市民,尤其是外地来上海旅游的游客吐槽,满大街找不到垃圾桶。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新版《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已完成修订。部分区域垃圾桶的确偏少,正在进行优化调整中。
□王彤彤日前,关于“上海的垃圾桶在哪里”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自从搞了垃圾分类,上海的垃圾桶就集体消失了”“整条路找不到两三个”……对此,相关部门曾给出答复,这种做法“目的是促进垃圾减量,培养市民游客减少垃圾产生和不乱扔垃圾的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