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们曾是山城重庆爬坡上坎精神的象征,他们用肩上的扁担,与时代一起挑起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而今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几位学生做了一次重庆棒棒生存现状调查,调查显示,当前重庆的“棒棒”数量不足2000人。
视频:刘海懿 姚媛媛央广网重庆9月1日消息(记者白刁尹 实习生向若嘉 罗燕菲)重庆一座可以用棒棒扛起货物,用扁担挑起美食的魔幻城市。一根扁担两个篓篓,铁锅中的肉香穿越重庆闷热的空气,吸引着过往路人驻足停留。
当年扛起山城的棒棒军,现在已经扛不起他们的生活。“棒棒”一群极具重庆特色的人,重庆数十万山乡农民手持一根竹杆涌进山城,帮助市民肩挑背扛,爬坡上坎,给重庆这个城市带来了活力和喧嚣。棒棒,他们靠着自己的一身力气,帮助他人扛起重物肩挑背扛、爬坡上坎,从而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看过一份重庆外来务工人员的初步统计,从事力工重庆俗称棒棒这个细分行业的,最高峰时有超过十万人在大重庆务工,其中大概20%左右来自重庆本地主要是远郊区县,50%左右来自四川省主要是川东片区临近重庆的地市,20%来自云贵两省,剩下其他区域大概占比10%。
12010年的父亲节,有位摄影师拍下了一张照片,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照片中,一位光着上身的父亲左肩扛着沉重的货物,右手拉着自己年幼的儿子。虽然只是一张父子间普通的照片,一时之间却感动了无数的网友。他就是冉光辉,无数重庆“棒棒军”的一员,需要每天扛着货物爬上千级的台阶。
“棒棒军”对现在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奇的词汇,但在上世纪的重庆,棒棒军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职业。几十年前的重庆街头,总会有大量的棒棒军在沿街揽活,这些棒棒军大都是个体户,想要有活干就需要自己蹲守在街头去寻找客源。
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5月20日,峨眉山骡子负重爬山引发讨论第14天。两周来,人们仍不时提起这头骡子,表达自己的共情,同时追问峨眉山景区将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山上的动物,“何况是给人帮忙的动物。”两周来,人们仍不时提起峨眉山骡子,表达自己的共情。
近日,一位旅游博主在网上发布视频称,其因在重庆一景区坐人抬的“轿子”上山,遭到部分网友言语攻击,被指“花钱践踏他人的尊严”,甚至是“一种剥削行为”。在该视频中,有滑竿师傅表示,有的年轻游客因为担心被人骂不敢坐滑竿,自己的生意因此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