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已故导演吴天明的心愿,电影制片人方励不惜一跪院线经理,二跪观众网友,为电影《百鸟朝凤》争取上映空间和关注,同时,也把唢呐这门久违的民间艺术推到了公众面前。数百年来,唢呐曾是婚丧嫁娶场上风风光光的主角,而今却在时代车轮碾压之下,落得消弭凋零、难以为继。
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境内,有一种深受苗、汉同胞喜爱的独特民族乐器——苗族大唢呐。苗族大唢呐乐曲从来没有乐谱,流传于乐手们之间的曲子被他们称为“啷当调”:师傅在传授乐曲时,以“啷”“当”二字代替唱名,“啷”、“当” 两个字有规律地穿插旋律中,就像用“啷、”“当”作为歌词谱写的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在庆阳,人们在节假日吹唢呐表达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在重大活动中没有唢呐,就像吃饭没有盐一样。”唢呐艺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自刚说,庆阳唢呐的曲牌自明清流传下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唢呐”为波斯称谓的音译,金元时传入中国,后经沿袭改制,造型不一,管口有铁制、铜制、木制三种,管身为木制,常见的有八孔,声音宏厚刚健,典雅纯正,有长短大小之别,小的俗称“嘀呐子”,是管乐器中的主要乐器,民间唢呐艺人为师。
皖南美溪唢呐 黟县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美溪唢呐,自唐末宋初由沿江安庆一带随人口迁移流入该区域,并与当地乡俗文化结合,发展于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成为乡间重要的民间文化习俗,并流传至今,一直是山区居民劳作之余的主要文化活动。
走进刘家界“酒粑节”。红网时刻12月25日讯(通讯员 肖丁勤)在城步,人们对瑶族的认知可能止于仅知瑶族吃老鼠肉和蝗虫,对这一风俗的背后渊源却知之甚少。作为只有2000多人的城步瑶族,他们到底有着怎样迥异与其他民族的风情风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