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22日电(记者贺占军、张斌、李浩)初秋,晚霞的余晖洒在南阳府村前的稻田里,稻谷弯弯,山丹花盛开。“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不远处传来熟悉而温暖的歌声。
据央视新闻消息,伴随着耳熟能详的歌曲《南泥湾》,我们仿佛来到了那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年代。在当时缺衣少食、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硬是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米粮川”。
6月7日至8日,人民论坛网记者随采访团来到了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追寻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学习了解南泥湾镇各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变化,切实感受南泥湾村如何通过保存好红色记忆、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精神书新章、展新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发展之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遇到极大困难。如今,南泥湾走上了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路。未来5年,南泥湾将实现集聚企业1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辖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以上的目标。
华商网讯(记者/董旭叶 图片/王警 李杰)“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一首《南泥湾》曾经唱响大江南北,如今南泥湾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中国日报网10月23日电(记者 尹文瑄)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陕北南泥湾,感受陕北好江南的生态风光。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军民融合的先行地。
夏日时节,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千亩稻田编织出无垠绿海,满目苍翠,生机勃勃。近年来,当地以改善区域水环境为切入点,建设河道疏浚、岸坡防护、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等系统工程,使当地流域生态环境发生质的飞跃。
西部网讯(记者 杨晏宁)“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是几代中国人都熟悉的旋律。现在的南泥湾除了良田满地,更是鲜花满川,绿树满山,绘出了一幅“陕北好江南”的美丽画卷。
金秋十月,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里虫鸟鸣唱,千亩稻田稻浪起伏,党徽广场上传来熟悉的《南泥湾》歌声。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带领下,昔日烂泥湾早已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生态环境更好、民宿生意火爆……南泥湾百姓的生活翻开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