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月16日电 (记者 胡健)“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晋祠泉,如今依稀可见旧时模样。随着地下水位上升,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难老泉多个泉眼喷涌,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冬日泉景。
丰收在望“半亩田”的千古美誉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稍褐而透明,性软而韧,味香而甜,吃起来清香爽口有嚼头,即使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互不粘连,香气扑鼻,鲜亮如初,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堪称米中珍品。因产自著名游览胜地——晋祠一带,而赢得“晋祠大米香喷喷、肉筋筋”的美名。
晋祠,山西太原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太原市西南部,依傍太原西山,与天龙山景区和蒙山大佛为邻。晋祠有三绝: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难老泉。晋祠圣母殿 兴建于千年前北宋时期“晋阳第一泉”晋水源头位于晋祠内,共有三泉。
图为多个泉眼喷涌的难老泉。 李尧 郑妍 摄晶莹的泉水喷涌而出,鱼儿灵动地游弋于水草间……1月13日上午,晋祠博物馆难老泉畔,美景令人沉醉。据了解,近期难老泉地下水位已升至31年来最高水平,泉水喷涌的景象引来众多游客。“太美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胡君颜):“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这幅生动的画面出自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如今前往山西晋祠依然还能看见如此景象。11月30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采访团走进晋祠博物馆。
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于一体的千年古祠。游客在晋祠游览(7月4日摄)。
这里是留住岁月的地方周代的柏、宋代的殿隋代的槐、唐代的碑历经千年时光在这座园林齐聚一堂一隅风铃,朵朵斗拱处唐桑周柏之间观柳条轻舞双桥挂雪,难老泉鸣居庙堂楼阁之中赏游人如织晋祠它默默传承着过往云烟亦将记载新的故事篇章圣母殿前几株上千岁的古树静静矗立不知看尽了多少古往今来的世间繁华殿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盛赞或许是被晋祠的光芒所盖以至于提起悬瓮山甚至很多太原人不知此山之所在原来大名鼎鼎的晋祠恰位于悬瓮山下▲悬瓮山实际上,晋祠整个景区是由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悬瓮山景区三部分组成。
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难老泉【宋塑侍女】宋塑指座落在晋祠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殿内有主像一尊,四周环立侍从42尊,其中宦官5尊,着男服的女官4尊,侍女33尊。
2月底,太原晋祠难老泉地下水位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前,看着距离泉口出流仅剩1.9米的数据,太原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张雪梅激动不已——晋祠泉域1994年断流,2008年距离泉口以下27.76米,而最新测出的这个数字,意味着泉水复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