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是民族大州,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灿若繁星。改革开放后,分散在各有关地区和单位的哈尼族文化专家、学者、爱好者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怀着对哈尼文化的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对哈尼族口传文化进行了调查、搜集、整理和研究,陆续整理翻译并出版了一大批哈尼族口传文化作品,其中包括:大型系列古歌《哈尼
原标题:39名内地和香港师生赴云南研习哈尼族文化中新网昆明1月16日电 (黄兴鸿 陈晨)15日晚,“内地与香港青少年哈尼族文化研习活动”在云南昆明启动,未来4天时间里,来自内地和香港4所学校的39名师生,将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哈尼族文化研习活动,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元阳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完整地收藏、记录、展示了哈尼梯田文化,包括稻作系统、耕种技术、民族迁徙、历法节庆、宗教祭祀、人生礼仪、衣食住行、文学艺术等内容,是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的核心和灵魂,与遍布四周的梯田和村寨相互呼应,实现了文化遗产的静态与活态展示。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作为在梯田边长大的“哈尼姑娘”,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带来了“保护哈尼梯田良田沃土,传承世界遗产农耕文明”的提案。打开杨钰尼的行李箱,四套精心准备的哈尼族服饰展示着民族文化内涵,这也是她特地带来两会的“宝贝”。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遮身御寒之物,更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2013年,哈尼族服饰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45%。同时,也是哈尼族支系分布最多的县份。
原创 七律 哈尼文化传百代(新韵)2015-02-11雾锁山城映紫彤,鸟鸣庭院醉桃红。阿波讲古洪音起,然里弹琴创意浓。口念哈巴催泪下,端杯把盏敬相恭。千年故事摩批唱,百代哈尼忆祖宗。注:1.“阿波”哈尼语为爷爷。2.“然里”哈尼语为最小的儿子。3.“哈巴”为哈尼族古歌。4.
哈尼族大型创世古歌《窝果策尼果》这样描写神和人产生的情景:太古之初,由大雾形成了大海,海中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鱼,它扇动鱼鳍,扇出了天神、地神、日神、月神、人神和海神等7对神;大鱼在造天、地之后,把身子一摆,从脊背里送出一对人种;哈尼族长篇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中描写的民族大迁徙
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作为‘90后’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新一代的少数民族青年,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执着而坚定的选择。”刚刚下课的杨钰尼对记者说。当聊起有关民族文化的话题时,杨钰尼充满了活力,表情也兴奋起来。“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据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陪聪坡坡》记载:哈尼先祖从虎尼虎那诞生,后历经什随湖、惹罗普楚、嘎鲁嘎则、谷哈密查,历经千难万险一路迁徙而来,后分作许多迁徙路线直向南,最终定居在无量山、哀牢山腹地以至越南、老过、泰国、缅甸北部山区,形成了虽跨国而居,但集中成片的哈尼族聚居区域。
光明网记者 杨谷一个基础薄弱的国家级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一个少数民族占96.7%的地区,如何实现全体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如何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着这个课题,8月9日,记者来到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