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记者7月17日从山东黄河河务局了解到,随着15日9时30分西河口、崔家护滩取水工程停泵,16日11时刁口河流路桩埕路断面停止过流,2024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正式结束。本年度累计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2.
央视网消息:昨天(7月6日),刁口河流路崔家节制闸关闭,标志着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结束。今年的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实施黄河现行流路清水沟和备用流路刁口河生态补水,维护河口生态功能。
央广网济南4月18日消息(记者刘博伦)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了解到,4月16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开始向清水沟流路实施生态补水,标志着2023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本年度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计划补水量不少于1.5亿立方米。
自6月26日8时保护区生态补水口门北岸1号闸开始过流进水以来,保护区域生态补水工作历时17天,9个闸口累计补水1.32亿立方米,是历年来保护区补水量最大、送水最快、范围最广的一年,创保护区历年补水量新高,并首次实现了人工控制漫滩补水。
10月20日-23日,“绿色先行”山东媒体行活动在沿黄五市开展。10月21日,媒体行全体成员来到东营,走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该保护区在黄河口湿地变迁、改善和系统化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央和省级多家主流媒体参加此次活动。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8日讯 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发布“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介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来源:【海报新闻】“九曲黄河东入海,水漫之地有丰色。”万里黄河,蜿蜒奔腾5464公里,终从东营这个年轻的城市入海。大河息壤,创造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鸟儿飞遍万水千山来此“安家”。随着越来越多的候鸟迁徙至此,黄河三角洲迎来最热闹的时节。
黄河尾闾,渤海之滨,黄河裹挟着上游的泥沙滚滚而来,孕育了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流域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重点区域,山东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铺展开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生动画卷。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发生的变化正是生动缩影。
现在,许多富裕国家能够通过使脆弱性降低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它们的三角洲洪灾风险,但一个陈述基础结构成本不断高涨的模型表明,这一降低风险措施可能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最终,富裕国家在将来可能经受与发展中国家相似程度的洪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