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陆铭一段时间以来,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引起热烈讨论。“北方失守”“中国迎来大南方时代”的声音层出不穷。那么,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出现“分化”究竟有怎样的背景?
(一)如果对中国历史比较熟悉,大概就能发现这样的一条规律:在中国的历史上,得东北者得天下,失东北者失天下。这条规律是如此的牢不可破,在大约一千七百年的时间里一直灵验。让“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关中(陕南)者得天下”这些所谓的定律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直到七十多年前,它都没有过时。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 葛金芳内容提要:本文以“大宋史”为视野,将宋代社会放在亚洲政治格局和民族格局发生诸多变动的共时性结构中来理解,并从两宋经济格局的跃迁性变化中探寻海上丝路在宋代勃兴的深层次原因。
当下,显而易见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计划经济时期,各地方都配置有国营企事业单位。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经济打破省域计划经济相对孤立发展,全国范围商品倒卖,极大改变“计划经济供给制度的官僚低效和市场失灵导致“供给不均衡或不足的需求缺口,即整体形势需求大于供给”。
来源:12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金金 陈杰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每年为18个省(区、市)和5个周边国家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是数亿人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