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实施方案》。记者了解到,《南京实施方案》聚焦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等方面,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对外运输大通道、城际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网高效联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密度达500公里/万平方公里,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全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至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年均增
上海54 次南京 47 次杭州、宁波 32 次合肥 24 次温州、南通 14 次苏州、连云港 13 次马鞍山 12 次徐州、芜湖 11 次黄山 10 次舟山、安庆 9 次湖州、金华、蚌埠、宣城 7 次台州、无锡、镇江、滁州 6 次嘉兴、衢州、丽水、盐城、阜阳、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3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行了研究。会议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强化政策支持和改革赋权,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编者按:过去一年,长三角展现出区域经济的韧性活力和“增长极、动力源、试验田”的责任担当。展望2025,21世纪经济报道在岁末年初之际推出特别专题,从城市、产业和数据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长三角发展新动力,助力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
未来的长三角不但是活力满满的世界级城市群,也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部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的P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