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的文艺范】作者:颜真(资深媒体编辑)数学家华罗庚文学修养深厚,喜作诗,尤擅对联,留下了不少与文学有关的佳话。华罗庚为陈景润、由昆结婚写的贺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3年的一天,一列满载乘客的列车从北京启动,车上有由中国科学院26名成员组成的出国考察团。
文/钟武伟对联历史悠久、雅俗共赏,被誉为“诗中之诗”,是一种体制短小、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走进神州大地的校园,一副副悬挂其间的对联,承载着多重育人价值,成为师生眼中的唯美诗歌、心中的精辟箴言、口中的优雅金句。
首先对穿肠出了一个上联,联曰: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字面和词意上细品起来,上面这幅对联并不完全对仗,但当时在电影里看到唐伯虎铿锵有力的对出这个下联时,不禁拍掌叫好,主要是下联和上联的数字对得太过瘾了。
一、连用10个"一"的诗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她曾写过一首诗,连用了十个"一",但不给人以重复的感觉: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勾画了一幅"深秋僧人晚归图"。而清代陈沆的一首诗,更勾画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渔翁垂钓图: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古往今来,众多好对联流传在民间,得到了知音的赏识。一些对联蕴含讽刺,但是语言上面却很微妙含蓄,令人会心一笑。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5个妙不可言的绝妙对联:语言虽然含蓄,味道已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