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旧的小区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老”字,老人多、房子旧,设备设施自然更是老的掉渣渣,如今问题最突出的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后建设的预制板楼板房上,由于结构性设计问题,格局差、上下水管道腐蚀,水电气线路老化等等,目前很多已经严重制约了老住户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近日,位于上城区的闸弄口新村、东村、新苑、铁路宿舍片区,正进行“小区微更新调查”,就居民是否愿意原拆原建、是否愿意扩面等情况进行调研。对于这样一个拥有着近5000户居民的大型住宅区来说,原拆原建的民意调研统一结果是最难的。记者实地走访了闸弄口新村,采访了社区负责人以及多位居民。
原拆原建——也就是将年久失修的住宅楼拆除,原址再建新楼,让居民原地换上新房——无疑是今年城市更新里的热词。面对这一新事物,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都在谨慎探索,也碰到了层出不穷的难题,例如一些老旧小区的居民无法就原拆原建达成共识,一些原拆原建项目在推动过程中缺少政策支持。
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西安市昆明路与民洁路十字西南角,由西向东的人行道沿收窄了一截,不少行人选择走到了机动车道上,很是危险。记者实地察看后,发现了其中原委:几栋老旧居民楼建设较早,后遇城市升级道路避不开只能如此“规划”,形成人行道“被占用”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