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出2000万美元的年薪,阻止他回到中国,表示已经失去了一个钱学森,绝不能再失去他。当时世界上都在瞄准太阳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太阳能发电有着不小的弊端,太阳能电池板占地面积大,且维护成本高,转化电能效率并不如预期。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前言】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之奋斗,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贡献如此耀眼,以至于被冠以“第二位钱学森”的美誉。
点赞关注法拉历史,带你了解更多精彩故事文案|法拉编辑|法拉历史前言前有被誉为“导弹之父”的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的科研资源和安逸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现有潘锦功放弃在美高薪职位,回国建设祖国。
美国为了留住这个科学家,不惜软禁他,在被我国成功“解救”后,他的研究大获成功,可这时美国却跳出来,说要花两千万美元买下这个专利,他自是不同意,这时印度又来凑热闹,让我们把这项技术贡献给国际,要求无果后印度决定花费一亿买下这个技术。
太阳能玻璃的研发,早在2005年,潘锦功就已经开始介入,并熟悉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直到2008年,潘锦功设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团队,并以他在美国的知名度和业界形象为依托,毅然决然放弃美国数以百万的年薪回到祖国,进行自己的太阳能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