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今年春节,“中国年”首次升级为“世界年”。在河南的外国朋友如何度过这个特别的春节?即日起,本报推出“老外的中国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本报记者 沈剑奇提到中国,外国人首先会想到什么?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蕊 本报通讯员 王曼迪“如果我的普通话水平能再提高一些的话,就更像中国人了。”这位全程用流利、地道的汉语与记者交谈的俄罗斯95后姑娘名叫塔尼亚,今年是她来中国的第7年、在郑州学习与生活的第6年。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的标配,大大提升了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度。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外籍来华人员是否能方便地在中国支付、消费?他们遇到过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帮助?如今体验感如何呢?来自刚果(布)的留学生格雷·博凯特,现在在湖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来源:环球时报 德国《经济周刊》3月26日文章,原题:“在国外工作”系列第33期:中国从汉诺威到上海和新加坡,阿图尔·莱希纳在亚洲生活工作了4年。他在专访中谈到刻板印象、文化冲击和办公室午睡文化。作为你们公司第一位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你与当地中国同事的合作如何?
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欢迎各位朋友点个赞,关下注,留个评,顺手转发下。要说咱们国家现在外国游客那是越来越多了,文化间差异带来的趣事也越来越多了,这不,有网友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外国友人以及和他们直接发生的趣事,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