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推出新的政策,使得负利率时代宣告结束,与此同时对日本的房奴们来说,泡沫经济最后的“遗产”房贷也大多在今年到期,这对许多日本人来说一种久违的解脱,那么,这次解脱究竟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多大的推动呢?为何日本在经历“消失的30”后经济长期的停滞贫富分化也并没有明显的扩大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六月六日,人们在日本东京一处水果摊购物。新华社/法新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持续面临通胀高企、出口放缓、制造业指数低迷等困境。数据显示,物价攀升已导致多家日本企业倒闭,居民消费也持续疲软。多重负面因素叠加,日本经济复苏之路十分艰难。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第一个十年,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在这最萧条的十年,日本民众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同时,在这一年,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松动迹象,但此时的日本楼市,整体还处在8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上涨惯性当中,只有部分小城市出现了土地价格下降和流动性问题,甚至很多大城市仍在保持高速上涨,根据日本土地价格指数,1990年初,东京的住宅用地价格,比1985年上涨了大约180%,而商业用地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超过了300%。
核心观点 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实施。日本的产业政策对于其产业体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一方面,吸取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教训,积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美国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美元贬值以及贸易出口业亏损,使日本为规避风险而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本出现过剩流通资金,引发大规模房地产经济投资过热的虚假现象。随后,日本银行以用力过度的方式制止泡沫扩大,控制住房地产经济过热,但导致日本经济出现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
回首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从战后复苏到失控癫狂,不免让人陷入沉思。1960-1985日本经济的复苏启动期上个世纪60年代,二战战败国日本开始寻求经济复苏,当时日本的国策是"贸易立国",即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同时限制进口贸易。
在这最萧条的十年,日本民众到底都经历了什么?1995年,在40万亿大基建和整体宽松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在这一年继续回暖,也给压抑了几年的日本民众,一个喘息的机会,这一年的日本,人均GDP仍然超过了4万美元,位居亚洲第一,远超第二名阿联酋的2.72万美元,但实际上,这已经是未来三十年的巅峰了,30年后的今天,日本人均GDP只有3万多,或者说,居然还有三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