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成功伏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国民党第六集团军第33师、第17军和第73师,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一线。会上,林彪师长和聂荣臻副师长分析了战局,介绍了敌情,作了战前动员,并确定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高地采取一翼伏击的战术,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
太行千里,龙脊蜿蜒,处处雄关险隘,凝铸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见证了中华儿女团结御侮的不屈历史。1937年,正当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于关下设伏,并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一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鼓舞了全国人民必胜的信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正在北京举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现在我们来到的这片展陈区域,让我们一起回望烽火连天的岁月。
1月25日,片片雪花飘落在晋东北大地。站在平型关城垣上,烈烈风声从耳畔呼啸而过。硝烟散尽,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循环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参观者络绎不绝。纪念馆里,一张对比表详细地列出了当时两军兵力的差距:“兵力,我军1万余人,日军2.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回顾百年岁月,展望未来发展,重新解读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全省转型出雏型凝聚力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7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来到平型关:热血洒古关,亮剑威名天下扬。入秋后,山里的雨夜寒气砭骨,加上山洪急流,雨水夹杂着石块向战士们冲击而来,但是为了胜利,我们的战士又何曾把这样的困难放在眼里:“雪山草地都过去了,眼前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抗战老歌《在太行山上》的歌词,瞬间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挺进山西,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此后八年,巍巍太行见证了一场又一场艰苦鏖战,也见证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的诞生。
聂荣臻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尚书》云“诗言志,歌咏言”,聂荣臻留下的诗歌充满着革命、爱国、奋斗的气概,言的是坚决革命的斗志、热血报国的意志和奋力拼搏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