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因其独特性和趣味性,越来越被人所喜爱。对联只有上下两句,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皆可成对,可谓是雅俗共赏了。在一定程度上,对联比诗词的应用范围还要广,生命力还要旺盛,现在还应用在社会各界。
实际上,历史上的唐伯虎虽然没有影片中的那么夸张,但他确实是拥有着过人的绘画表现力,他曾被邀请去宁王府做娄妃的老师,并作有传世佳作《落霞孤鹜图》。除去绘画上的造诣,唐伯虎在诗文创作上也颇有才华,著有《上吴天官书》、《百忍歌》、《桃花庵歌》等六百余首诗作。
在古代,一个读书人最重要的就是风骨气节,说白了,就是脸面,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是大。”所以如李白、苏轼等文人,那都是恃才傲物,不肯轻易向世俗的荣华富贵低头,都是希望自己靠着真才实学,堂堂正正地拿一个封侯拜相、封妻荫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诗词非常讲究,对仗、韵律、字数、句式以及平仄都是严格规定好的,人们多爱诗词,主要是因为诗人能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真挚、且丰富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诗词之美,体会到诗词之趣,心灵也能得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