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演讲中,鲁豫谈到作家王小波对自己的影响。她说自己真正开始读到王小波的文字应该是大学的中后期,一开始的感觉是恼羞成怒,她问自己“我早干嘛去了!如果早一点读的话,我不能够保证是不是会把陈清扬、王二的故事当“小黄书”一样看待。可过后想想又觉得,那个时间段遇到王小波可能刚刚好。
王小波这个人,广为人知的特点就是本人其貌不扬。但是在这普通的外表之下,却埋着一颗躁动的心。他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却擅长以批判讽刺的写作手法来进行著作。他这一生就像被命运错过的钻石,死后才绽放了他应有的光芒。他不像传统文人,他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特立独行,甚至可以说是让人难以捉摸。
我也想为春天做点事:到长城边远足,到玉渊潭游泳,到西郊去看古墓,可是哪一样都做不成。——王小波1997年,王小波在写作时突发心脏病,身旁空无一人,孤独地离开这个世上,年仅45岁。当时李银河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虚脱。后来,有记者问李银河,要是有机会的话,最想问王小波一个什么问题。
问题:有小伙伴会问,《黑铁时代》里有很多精彩的情节,能否分享下你认为最精彩的情节是哪部分?我认为是小说开头的那段,下面具体展开来讲。小说原文是这样子描述的:我住的宿舍离学校的南墙很近,学校的南墙又和我表哥开的公寓很近,有一段南墙是砌锅炉的耐火砖砌的,黄碜碜的,看起来很古怪。
当问起:“谁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特立独行的存在”?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王小波!王小波这个人,没有组织,也不混圈子,却被誉为是“文坛外的高手”、“乔伊斯和卡夫卡”的结合体。总而言之,王小波这个体制外的作家,身上全是天才的光环。
文|苏米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王小波,能够成为一位自由撰稿人还要从《黄金时代》说起。这本被王小波视为“宠儿”的书,着实花费了他很多心力,修修改改,用了20年才写成。皇天不负有心人,《黄金时代》受到许倬云的力荐,获得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奖:台湾联合报系中篇小说大奖。
上世纪90年代,出了三本性描写非常多的小说,分别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三本小说因为过度的性描写,都遭遇过出版难的问题,幸运的是这三部优秀的小说都能得以面世,并引起读者的热评与追捧。为什么90年代会诞生这么多涉及大量性描写的小说?
文 : fay图 : 网络看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发现他实在是个妙人。那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让人捧腹大笑。如果他活到现在,一定是个比薛之谦还红的网络段子手。 说到《红拂夜奔》,无非是写妓女红拂私奔李靖的风流韵事。而段子手鼻祖王小波,却采用双向建构来行文。
全书由《白银时代》《未来世界》《2015》三个部分构成,下面分别来说一说。时间到了2020年,我成了写作公司里的一个作家,在写着一篇名为《师生恋》的小说,小说的主人翁就是那个穿黑色皮衣的女老师和大学时代的我。在《师生恋》的小说中,我与老师还保持着一种怪异的关系,要么是老师在各种环境下折磨我,要么是老师我和亲热。
上世纪60-70年代,“上山下乡”的号召响遍大江南北,全国涌现出将近1700万中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这场长达十年的知青运动。而这期间,天真烂漫的城市少年和广袤无垠的农村生活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诞生了一批批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蓝本的知青小说。
《废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发巨大争议的一部小说,对贾平凹本人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贾平凹本人曾难过地说:《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又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