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苏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人上了年纪,就容易怀旧。随着岁月的远逝,年华的老去,少时经历的情景片段,在夜半、在凌晨,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会涌上心头,闪现在脑海里。回想起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那时的父老乡亲,那时母亲包的扁食,那时鲁西南浓浓的年味儿......
中国人过年的回忆,更多是关于吃的回忆,它承载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寄托了人们对故乡的眷念。近日,记者刚到葵阳镇龙口村村口,便闻到“猫耳朵”的炸香味,走近麦姐的制作场,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忙着揉面、煎炸、装袋,动作熟练、一气呵成。
在我国江南地区的很多古镇,千百年来,流传的年俗历久弥新,当地人将“年”过得既传统又极富水乡特色和新意,游客来到这些古镇,不免有穿梭在电影画面中的错觉。乌镇的年市最有代表性。昔日乌镇地处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河道密布,四乡八邻们习惯在清晨摇着船出来喝早茶顺便赶早市,把家里种的蔬菜、
"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一点年味也没有”“太冷清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年味儿,真的越来越淡了么?壹年味儿·贴春联小时候爷爷会亲自熬浆糊,写春联,熬好的浆糊香喷喷的,稠的能拉出半人高的丝,看着爷爷挥毫泼墨,自己也在一旁也有模有样地学着涂画。
这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领神会的词儿,叫做“年味儿”。爆竹声声中,听爷爷讲着“年”的故事,纵使很困,依旧强睁眼皮,团圆真好,真是不舍睡去。三十儿、初一要吃饺子,一枚硬币虽然硌牙,但一份惊喜丝毫不少。奶奶说,初一要吃素饺子,取“肃静”之意,祈求一年平安无事。
年,就像一个无声的召唤,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到了岁末,总会心心念念地朝着家的方向奔赴。而每到过年时,心底总会涌起对小时候过年的深深怀念,那些简单又纯粹的美好,仿佛是岁月长河中最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辉。小时候,进入腊月,年味儿就开始在空气里悄悄弥漫开来了。
图片说明: 北京农展馆俄罗斯摊位 陈子帅摄本报记者 陈子帅 杨沙沙临近春节,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人们外出置办年货、赶大集的步伐。第一批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城市里的年轻打工人都在周边寻找充满年味的热闹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