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通常称为“刘永福‘两广督标管带福军后营刘’军旗”,这个定名容易引起误解。笔者发现,这是刘永福部下刘明光的营旗,在中法战争结束后制备,与刘永福本人的抗法活动缺乏直接关系。
对晚清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黑旗军和刘永福,在发生在公元1880年代的中法战争和发生在公元1890年代的甲午战争中,其实黑旗军和刘永福都曾经参战,并分别给入侵的法国和日本军队造成过相当的损失,那么黑旗军究竟是怎么来的?
刘永福是个真真正正的苦孩子,1837年生于防城,自打出生起,家里穷得连粥都吃不饱,在我们还在读小学的年纪,十岁出头的他就外出,在中越边境一带谋起了生计,当过船工、也当过店员,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越南,他的勤劳并没有让他衣食无忧,如果照这个脚本继续下去,刘永福将会和绝大多数中国贫民一样穷苦到老,更加和什么法军、日本、台湾扯上什么关系了。
2012年,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专题展览上,有关中日甲午战争部分,展出了两位民族英雄邓世昌、刘永福肖像照片。其中,对刘永福的介绍是:“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人,曾在中法战争中配合清军共同阻击法军,多处取得胜利。中日甲午战争时,为帮办台湾防务。
刘永福醉酒金滩作 者 | 刘远文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两广、云南和越南北部地区,广泛传诵着一句民谣:“刘二打番鬼,越打越好睇”。刘二,就是刘永福。一代伟人孙中山亦高度评价刘永福:“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及镇南关一役”。
初中时上历史课,学到清末老将冯子材率黑旗军抗法,获胜,不明白这黑旗军是什么部队,满清军队只有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八旗中也没有黑旗一说呀,去问历史老师,历史老师嗫聂喏喏也没说清楚,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黑旗军,它是咋来的?
这是一面经历了战火硝烟、承载了一代传奇的旗帜。透过岁月斑驳、风雨留痕的旗面,仿佛历史重现,一场清末抵御外辱之战,令人荡气回肠。本期《广西故事》带您探寻革命文物所蕴藏的历史密码。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清末黑旗军的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