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节以来,微博热搜花样百出,前有“外地女婿”聊天手足无措、春节贺岁电影一票难求,后有剧本游戏门庭若市,特色酒店各出奇招,在响应就地过年政策的同时,花式过年新潮迭起。但与此同时,由于疫情防控和鞭炮禁放,“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感叹也愈发强烈。
当回乡的列车抵达终点,团圆的氛围也变得格外热烈。昨天是除夕,在欢聚一堂、共庆新年的时刻,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共同诠释着除夕夜别样的团圆与幸福。记者走进烟台的街头巷尾,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感受浓浓的年的味道。
□张颖(重庆大学)春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当你还在超市里忙着采购瓜子、砂糖橘,年轻人已经开始置办一种很新的年货——电子年货。什么是电子年货?除了传统的数码产品,它又多了一层新的涵义——春节期间,能应景地提供情绪价值的虚拟商品,都可以被称为电子年货。
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或中国年,是中国人民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些绵延千年的春节习俗,深深铭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寄托着千家万户的喜乐平安,是农耕文明赐予我们的厚礼,有着时序轮回、亲情乡情恒久不变的内核,让春节成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节日”。
近些年,关于年轻人对过年热情减弱的讨论不断。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显示,这样的趋势正在被逆转。如今的年轻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掌握春节的主动。尽管各代人过春节的方式不同,但置办年货都是头等大事。食品酒水、服饰是父母那一辈年货的核心。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苏城各地年货节、特色市集等春节活动纷至沓来,既满足市民过年消费需求,也是营造春节气氛的抓手。过年,过的是传统、过的是生活,要想年味十足,一定少不了仪式感。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的首个农历新年,被称为“人类非遗版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马上就要过年啦!烫头发、做指甲、买年货......想问问大家都进行到哪一步了?当你还在超市里忙着采购瓜子、水果等食物时年轻人已经开始置办一种很新的年货——电子年货“年味不仅线下有,线上也得有。”什么是电子年货?
张宝林 杨智秋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桌团年饭,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团圆的期盼,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对于82岁的宜宾市文艺工作者张玉龙来说,一桌“团年饭”,吃的不仅是阖家团圆,也是对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传承。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充满烟火气的市集人头攒动,双手拎着满满当当的年货,传统的中国红点缀着大街小巷。无论是加入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由久别奔向重逢,还是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时为即将到来的节日装点准备,年味儿都随着越来越近的新春脚步愈加浓厚。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你还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吗?你看重哪些过年的“仪式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1%的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76.
□ 曾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春节。谁能找准当下消费者心中的年味,谁就能接住春节消费市场的“泼天富贵”。龙年春节,培育新型消费成为中原大地新亮点,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兴起,呈现满满仪式感,引领春节市场“新新”相映。主打沉浸式体验,新型消费创造新场景。
她在朋友圈里说“过年最愁人的就是包压岁钱了,前几年包十块,二十块,小朋友就很开心。后来涨到一百两百,这倒也没啥,只是有些亲戚把红包包得厚,又不好当面拆。知道人家忙,趁着中午饭急急忙忙塞进小朋友的衣兜里,总担心给丢了。想要问候一下家里的中学生,又不知道如何,跟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