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私有化遇到很多阻力,主要的阻力还是来自基层,来自担心失去工作,劳保福利的员工。还担心暗箱操作国家资源流失,贫富差距拉大等后果。那为什么国企私有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看看历史数据可以有部分答案。90年代后期全国有大约40万家大小国企倒闭或重组,大约有4500万国企员工下岗。
为什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明确指出: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现在三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对于当时这场国企改制运动坊间存在巨大争议,支持的和反对的都非常多,大家都自站在各自立场上看待问题,很容易以偏概全,我觉得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得一分为二的看待,具体分析如下:01 90年代国企改制背景:亏损严重,1997年,纺织,煤炭,有色,军工,建材全部亏损,全国31个省市国有企业其中12个亏损,16874个大型国有企业其中亏损有6599个,全国的国有企业大概亏损面在40%到45%之间,企业被逼到死角,准备到破产临界点。
近年来,面对各种“难上加难”的事情陆续出现及爆雷。各个方面开始再次“定位国企”。不少普通老百姓,也“回忆热议”真正的“国营企业”时代。关于此问题,这些年,不少普通老百姓经常发问:“好端端的一些大国企,怎么突然就消失了?”说白了,就是大批量地方国企私有化问题。
近年来,我们不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并且多次强调,“守人心就是守江山”。同时,不断出台好政策,陆续开始具体现象这些“强调”。为何如此?让我们回头看看,在几十年国企改革及改制中,有多少“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现象发生?有多少“形式主义”,造成的盲目打破“以人为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