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口放流中华鲟。当日是全国放鱼日,2023年上海市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30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20000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顺利放归长江。此次活动主题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长江口的中华鲟和胭脂鱼野生种群,又有新成员加入。在昨天举办的2023年上海市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中,随着放流槽依次打开,30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2万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顺着滑道进入长江口水域,开启回家之旅。上海市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已连续举办了20多年。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4月22日讯(记者 张海振)4月22日,记者从中国三峡集团官微了解到,今天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怀抱,对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再做补充。此事迅速登上热搜,网友评论:“回家了,保护好他们”。
王师傅告诉民警,他是昨天晚上在鱼塘内下的网笼,本来想捕蟹的,没想到今天一早网笼捞起来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条从来都没看到过的“怪鱼”。民警看见,这条鱼嘴尖而突,口长在下腹,呈现“一”字形,口前有四条明显的触须。
3月28日,在湖北宜昌20余万尾不同年龄梯队的中华鲟被放归长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4亿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持续开展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截至2023年已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800万尾。
中华鲟,大家都不陌生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是我们在一些超市、菜市场或者餐馆里,会见到买卖“中华鲟”的现象,很多小读者不禁会问“市场上有人叫卖中华鲟,是真的中华鲟吗?不是说中华鲟是保护动物吗,怎么还能随便买卖呢?”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脊椎动物之一,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7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升级为极危级(CR)保护物种。
农业农村部指出,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部于2015年9月28日发布《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要求坚持自然种群保护为主、繁育人工种群为辅的原则,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遗传资源保护和支撑保障等行动。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一些人为了满足口舌之欲,以身试法,以其他鱼类冒充中华鲟售卖。近日,记者从四川攀枝花市东区相关部门获悉,东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一起将普通鱼类对外宣称为“中华鲟”进行售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此案已经调查终结,拟对商家进行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