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作家阿乙亮相甬城,为书友带来一场名为“一个孤独者的坦诚”的分享会。嘉宾席上的阿乙,一张脸圆成巴尔扎克一般,这是他近两年治病吃激素导致的。“我不在乎皮囊变成什么样,但每天早上看着脸像打气一样胀起来,还是很忧伤的。还好,还有写作。”阿乙说。
当我翻开《皮囊》,看到其中最辛辣的一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本书是非看不可了。《皮囊》这本书,作者是蔡崇达,如同沉重的书名一样,书里包裹着14个温柔又残忍的故事,里面容纳了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抵达远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我们一样。
面对这个灵魂拷问,一位96岁的老兵,含着眼泪,讲述了一个让他懊悔了一生的经历。年仅19岁的贾善明,武器装备是从西方进口的马克沁重机枪,有近一米长,非常重,平时要三个人扛着才能移动,他与战友们将机枪拆成三部分扛到位于南口战场的一个山顶。
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千篇一律的灵魂下,住着的是不一样的灵魂,灵魂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是确是存在的,而且,皮囊和灵魂都是是拿来用的,你可以保持那颗有趣的灵魂,但一定不要只把皮囊摆着看。
“作战时,能用战友的遗体挡子弹吗?”面对这个灵魂拷问,一位105岁的抗战老兵,含着眼泪,讲述了一个让他懊悔了一生的经历。1936年,18岁的贾善明瞒着父母,偷偷去部队参军,听闻消息的父母心慌不已,家中只有这一个男丁,还指望着他传宗接代呢。
《皮囊》中有这么一句话,被3.8万人铭记,并成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灯原文是这样说的:“我们的身体本来多么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在我看来,这句话绝对算得上是整本书中最尖锐的话,它深深震撼着我,同时也被3.8万人铭记,并成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灯。
作者 | 帆书 · 林嘉文你觉得读书会得到什么?我很喜欢一个回答: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皮囊》一书中,作者蔡崇达讲述了14个人的故事:乐观的阿太、执着的厚朴、神秘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