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影《无依之地》摘得金球奖,让不少看过电影的朋友开始畅想起这种现代游牧式的生活。然而,成长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多半只是通过书籍和影视作品构建自己心中对游牧生活的想象。而那些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游牧民族,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真的了解吗?
如今中国有着56个民族,但实际上除了汉族之外,其它55个少数民族都是在数千年中才慢慢融入中华民族,中国的北方从古至今长期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千年之间随着这些少数民族的此消彼长,北方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不过由于民族实力的衰弱这些政权存续的时间都比较短。
巴音宝格达敖包意为“富饶的神山”,周长30米、高3.5米,是清代达尔罕、茂明安部落共同祭祀的敖包。开幕式现场提着马奶桶的蒙古族额吉。具有悠久历史的马奶桶是游牧民族必需的生活用品。 达茂草原岩画中表现最多的是牛、马、羊的形象,记录了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是一个农耕+游牧的二元国家,游牧民族的人口数量虽然较少,但是游牧民族地区占据了中国的大半部分疆域,游牧民族在历史上也为中国的开疆拓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中国从古至今出现了无数的游牧民族,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和现代的游牧民族都有什么渊源,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就通过梳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分析一下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西汉初年,汉、匈对峙图但这种优势并没有持续太久,文景两朝汉帝国奉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内平定七王之乱,对外与匈奴和亲修好,即使北方边境频频被劫掠也只能忍辱负重,直到汉武帝刘彻登位,坚持“寇可往,我亦
古代武将的工作内容就是征战沙场,打打杀杀,然而并不是说谁的武力值牛谁就能获得最高荣誉,也不是说谁攻下的城池多谁就受万人景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很多武将追寻一生,也不过是封侯的结局,武将殿堂的四大至高荣誉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摘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