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好事者,比如鲁迅,说他是“贾府的屈原”,在做其《离骚》。这个,可能并不准确,焦大本人,大约也不会认同。他有一句话,“我活了八九十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哪里倒叫人捆起来!”这种气度,就近乎“你们都一边去”,自古以来,能有这种气度的“奴仆”,绝少。也许在焦大看来,彼三闾大夫背着个处理决定,就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整天兮来兮去,做出许多文章,叹“荃不察余之中情”啊,是个什么情况?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分析了《红楼梦》一书中“以戏为骨”的现象:《红楼梦》避开了古典作品的套路,以戏曲“为骨”。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所说过的:《红楼梦》是集汉族文化和满族文化多重元素于一身的旷世之作。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花了好几个篇幅跟大家一起聊了聊《红楼梦》里的戏曲文化,以及曹雪芹借用戏曲语言来增加行文的艺术色彩,并用戏曲曲目来为情节发展“千里伏线”、起到“戏谶”的作用;同时,戏曲文化在全书当中的精心融合和贯穿,也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