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粉碎性骨折的小燕这样描述自己曾承受过的疼痛,“刚转到康复科时,做针灸,双腿扎满针,从小腿到脚趾头,全部都是麻的、疼的,像一直不停电击。”一年多来,神经疼痛一直折磨着她。 每天,小燕要到医院做四个小时的康复治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肖菁 一线城市的女记者马金瑜嫁给青海蜂农,做助农电商,近期撰文自述长期被暴打,带子出逃。这则由自述引发的新闻在网上迅速发酵,有网友说“爱情梦碎了”。中央政法委评论“家暴不是家务事,社会应该零容忍。”据悉,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我但凡有另外一种可以逃生的可能我为什么要选择从2楼跳下来”婚姻生活亮起红灯2016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1岁的小燕(化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20岁的窦小林(化名)。在相处的过程中,小燕觉得窦小林是个“暖男”——有一次,她看到窦小林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给了路边的乞讨者。
(健康时报记者 郝倩玉) “我离不了婚,不敢离婚,那样他会变本加厉的打我,甚至杀了我。”何娜(化名)是甘肃省某县城的一名公务员,已经被家暴了很多年,谈起家暴,她显得恐惧却又无奈。“我很害怕离婚,比起他对我的施暴,我更担忧离婚后将要面对的一切。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梅湘南最终逃离安嘉和的魔爪,靠的也是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缜密的计划。前情回顾:梅湘南是个老师,嫁给医院外科专家安嘉和。但这个外表斯文成功的男人,因为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暴力的家庭,所以自己也有暴力倾向,第一个妻子就是因为不堪忍受他的虐待才自杀的。
作者:土土绒近日,一篇题为《另一个“拉姆”》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篇文章以当事人自述的形式,讲述了前媒体人马某长期被丈夫家暴的故事。“常常被扇得鼻青脸肿”“拳头不断砸在我的头上”“没有呼吸,我很快什么也看不见了”……文章中的这些描述让人心疼又愤怒。
有专家对全国两千多个家庭做过调查,结果令人震惊,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表示曾经或正遭遇不同程度的冷暴力伤害,而其中有一部分是冷暴力和身体暴力兼有的状态。 国际反家庭暴力日:我在今天公布自己的血泪经历,是希望更多受到家暴的人不再沉默!
【反家暴,离开如何才能更容易?】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当家庭暴力发生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如何让被家暴妇女更容易地离开?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关注被家暴的妇女同胞,一起对家暴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