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于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环境中写成,汇集了营造学社同仁在社会动荡、物质资料匮乏、交通极其不便的条件下的测绘与研究之成果,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扛鼎之作。
中国自古没有和Art之意相同的词汇,但很早就有了"艺"这个字,并有孔子的弟子七十二人精通六艺之说。所谓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礼包括从制度律令、宗庙祭祀到冠婚丧葬等仪式,是一种技艺,大多并非所谓的艺术。乐包括音乐、舞蹈、雅乐,大多伴随祭典仪式,当然属于所谓的艺术。射指弓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部《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就像是历史的交响乐,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全书从建筑的分期、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直到元明清民的建筑,每章对建筑进行了总体概括,建筑实物展示以及特征分析,每章都有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梁思成手绘图,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内涵。
昨晚一夜难眠,思考了很久。觉得自己在中国建筑这件事情上有些着急,野心太大,见识太少,又太急功近利的想要表现出些什么?回头看,写的都是一堆一堆的垃圾,尽管已经修改好几次了。痛定思痛,决定推倒从来,先认真学习再有所思考。建筑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读岳南《南渡北归》而旁读梁启超与梁思成,花几个小时快速阅读了一本梁思成的个人小传。也体现于其个人在中国近代史学、文学、哲学甚至是教育学上所累积的巨大声名,他既是新史学的奠基人,也是新文学的革命者,更是躬身于教育的实践者。
1946年夏,梁家南渡迎来北归,安稳的生活时隔9年降临清华园。梁再冰首度以第一人称撰述出版的回忆录《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以独特的女儿身份与家庭视角,回忆双亲一生对于国家、民族、事业、友人、儿女赤诚又炽热的爱,讲述他们考察、研究、保护古建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