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定居美国,她也看中了国内的市场,注册了微博账号,经常发一些动态,毕竟是中国人,写的书也只有在中国有市场,早在十多天前,就对微博粉丝们进行了预售,这几天,粉丝们已经陆续收到了这本书,有粉丝看了价格后说贵了些。
猫鱼,也叫“毛鱼”,是上海话,菜市场上出售的漏网小鱼。这些小鱼通常没人吃,有心人搞来喂猫,“猫鱼”的名字也就更理所应当了。《猫鱼》,是演员、导演、作家陈冲的个人回忆录。选择“猫鱼”这个标题,陈冲必然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近期,电影人陈冲的自传性散文作品《猫鱼》,由理想国·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经由陈冲的回望,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跃然纸上。
陈冲,这个名字应该是很年幼的时候听父亲说起的,是不是他最喜欢的女演员我不知道,但是她演的《小花》总是被他提及。在当时流行港台明星的年代只记得《大众电影》封面上她健康且带着羞涩笑容的脸。这一朵小花倒不是那么的孱弱和毫不起眼的呢。
《猫鱼》,作者:陈冲,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6月。推荐理由:陈冲是20世纪80年代颇具符号意义的演员。从影响一代人记忆的“小花”到第一批闯荡好莱坞的中国演员,再到贝托鲁奇《末代皇帝》中的皇后婉容,她早期的银幕形象和大众印象封存着当时从闭塞到开放的社会潮流。
“回忆、回味一种滋味,是普鲁斯特的一阵风,分明听到身后有低语,回首却空无一人……也等于你终于写完了这本厚重的书,那些你不记得、抛却脑后的内容,那些毫无印象、感觉的时光、完全付与尘土的表情,仍然在字里行间里蜂拥而来,那么耀眼,那么栩栩如生,或许,今夜你因此失眠。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觉得自己是伪劣品,是一个双刃剑,因为它的确让我更努力一些。”电影人陈冲在前日晚的《猫鱼》新书发布会上坦言,她总有一种不安全感,“觉得自己特别浅薄无知。”这份感受也推动着她的成长。
演员陈冲的自传体散文集《猫鱼》,书名取自她童年菜市场出售的一种小鱼。在她的记忆里,上海的某个冬天,一条死而复生的猫鱼,成为她和哥哥童年唯一的奇迹。对陈冲来说,人的生命就像猫鱼,卑微、弱小,却坚韧地活着,“猫鱼对我的意义,也许弥漫在整本书中”。
陈冲说,一定要把她的话说一遍:“我当年又年轻又漂亮——现在只剩漂亮了。”记者 | 阙政“上海是我永远额窝里(家)。”昨天,陈冲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参加由理想国、远读和上图联合主办的新书《猫鱼》分享会“当我开始写作”,与金宇澄、周轶君对谈。
杨云苏的小说《团圆记》就是围绕着一次春节归乡展开,一个潮汕大家庭里形形色色的人,无论是为了不过“九蒸九晒”的日子选择逃离的,还是遵循传统依然留守的,在团圆热闹的表象之下,藏匿多年的爱憎怨怼却在陌生人闯入的时刻,抽丝剥茧般一点点浮现。
每到年末,编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年榜推荐书目时,开端都是讨论文学的大小年,逐渐的我们意识到,所谓大小年或许并不存在。有些作家为了酝酿一部长篇,思考、书写多年,当它最终形成一部书推向市场时,并不能将所有的“大”都归功于这“终点”的出版之年。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评选,继2024年12月27日发布入围名单(40本)之后,经过三位专家评审的评选,于2025年1月9日正式揭晓“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书”,分别是 《去家访》(黄灯)、 《猫鱼》( 陈冲) 《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