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禹跃昆 王阳)“在我国,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身体障碍,它给患者的社会交往、学习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听力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已成为许多听力障碍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设备。
长沙四方坪夜市每到夜晚便人声鼎沸,可能很少人能关注到藏于一隅的“无声小摊”——摊主一家3口均有听力障碍。“我们可以听不见,但是女儿必须听得见。”在一位视频博主的记录下,夫妇用手语讲述了辛苦打拼为女儿植入人工耳蜗的故事,感动众多网友。
患者小A(化名)今年14岁,出生时即被诊断为双耳先天性极重度耳聋,多年来辗转多家医院经药物、针灸等治疗后,耳聋均无改善,尝试佩戴助听器也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听不到声音,他不会说话,只能通过手语跟家人简单交流,无法去学校读书。近日,家人带着他来到中山五院就诊。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助听器也可以网上买了?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上助听器的品牌不少,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而耳科专家提醒,助听器就像近视眼镜一样,需要经过评估、验配,不建议网购。
我家小朋友确诊先天性耳聋,助听器的类型那么多,我该怎么选呀?我一年前得了突发性耳聋,医生建议我配个助听器,但我还年轻,担心戴助听器会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我年纪大了,耳朵越来越不行了,医生诊断我是老年性耳聋,我在医生的建议下戴上了助听器,现在看电视、与人交流,都能听得清了。
声音,是人们感知世界、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桥梁。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符秋养表示,正确使用助听器可以提高患者对声音的感知能力,降低耳聋对生活造成的影响,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佩戴助听器会导致听力更差。资料图。
声音,是我们感知世界、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桥梁。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针对网上流传的“助听器会越戴越聋”的说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符秋养回应“不科学”。助听器是根据听力损失情况来配置的,只要进行科学的验配,并遵医嘱使用,就不会对听力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