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农村,没有外出的人,忙完秋收种好麦,卖了粮食有了钱,就趁着钱没花完,赶紧接亲,出嫁和迎娶,出嫁的能换回一些彩礼,然后彩礼钱拿回家,又被这家兄弟娶媳妇,把彩礼当兄弟的聘礼,再给下一个姑娘家,钱还是那个钱,都没舍得花,就是换了名称,在农村人手里,像走亲戚一样,不停的转圈,转到哪家,哪家就是亲戚。
在七八十年代,我们农村里娶新娘很是热闹,同时规规矩矩的也很多,就拿我堂兄娶新娘,让我见识了。于是,女方就扯起皮来,久久不发亲,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农村有个风俗,拜堂成亲一般都是午饭以前,如果在午饭后,那就不吉利的…
本人1983年出生的,我的父母1982年结婚,那个时候,由于我的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就我爸一个光杆司令,他们结婚的时候,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婚礼也非常简单,养了一头300多斤的大肥猪,宰杀了请亲友们吃饭,后来我比较好奇,就问我妈妈,80年代大家那么穷,你们结婚请客,有人给你们送礼吗?
十五对新人举办了一场穿越似水流年、感受父母爱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的乡村集体婚礼。新人在婚俗新风倡议书签名墙上郑重签名。人生小得盈满,爱意恰逢其时。5月20日,青山区民政局在东达山乡村婚礼举办基地为15对新人举办了一场穿越似水流年、感受父母爱情的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乡村集体婚礼。
《1987年 扬州集体婚礼》的抖音短视频火了,@群山大海:一晃30多年过去了,我也是那年结婚的哟,当时电视机还是托人找了一张券买的,人情份子钱也就是3、5块钱,我们是在家里办的酒席,结婚证就是在广陵街道办事处办理的。
时代发展的脚步是越来越快了,大家也是跟着进步的。现在的互联网也是很发达,所以很多人也是喜欢跟着网络上的流行去追随的,这也是在现在非常常见的了。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也就注定了要是跟不上节奏,很快就会被淘汰了,这不管是人还是事物都是适应这个道理的。
60年代婚礼:基本程序是:新郎、新娘共唱《东方红》或《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两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向家长三鞠躬 ;新郎、新娘互相鞠躬,也是三次 ;向来宾敬礼;分发喜糖;婚宴基本上是没有的,大多是请帮忙的人吃碗面条,面条里需放鸡蛋两个。60年代能有一辆自行车接新